如同去年也如同前年,大多数光纤企业的财报一如既往的好看,领头羊长飞的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,同比增长28%达到103.66亿元。亨通、富通、中天三家多元业务企业的光通信业务也在向百亿进军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,行业整体增速在2017年开始放缓,光纤行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,进入了稳定繁荣的局面。
对光纤企业来说,这是一个好消息,毕竟行业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,需求稳健也值得欣喜,2017年3亿芯公里的需求量相比10年前增长超过5倍。需求稳健更意味着行业格局基本形成。凭借产业链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,“光纤五巨头”长飞、亨通、中天、烽火、富通的地位将更加稳固,成为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。一些小型光纤或光缆企业,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平庸。
供应将集中释放
大多数光纤企业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放缓,2017年转向中低速增长,2018年仍将保持这一势头。一方面,中国移动的FTTx建设处于冲刺阶段,对光纤需求十分强劲,2017年采购量超过1亿芯公里;另一方面,4G建设进入尾声,行业整体资本开支缩减,对光网络建设力度也有一定影响。两种作用中和,国内光纤需求处于高位运行状态。
2018年,中国移动的需求仍在持续,首批集采规模达1.1亿芯公里,同比增长80%,且有线宽带用户规模直逼中国电信,迫使中国电信加大对宽带网络投资,2018年集采光缆超过5000万芯公里。中国联通”混改“之后也一改囊中羞涩的局面,子弹充足。2019-2020年,5G将带来新一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热潮,光纤作为最基础的产品必然受益。未来3年,市场行情不会差,将持续稳健运行。
事实上,2017年各大光纤企业增速放缓,并不是需求减弱,更因为自身的供应不足。从财报可以看出,除了长飞、亨通等少数几家企业,大多数企业的光纤光缆产销量并没有明显增长,甚至出现下滑,主因是原材料光纤预制棒、光纤出现短缺。运营商为了保证光缆供应,对集采规则上进行了调整,集采价格也连续两年上升。
更深层的原因则是“反倾销”。2003年以来,中国商务部先后对外发起8起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的反倾销案,2015年来尤其精准,有效抑制了国外光棒、光纤的低价倾销,保护市场公平竞争。但国内光棒项目从建设到形成量产,需要3年左右时间,2016年、2017年随着需求高速增长,光纤光缆出现了明显的供需倒挂。
不过,部分光棒产能将在未来几年集中释放,一些新光棒项目也在规划建设中。据笔者统计,按照中国规划的光棒产能,全部达产可以满足全球的光纤拉丝需要。光纤短缺的局面,今年起得到有效缓解,随着市场的成熟,“产能过剩”的局面,也不会像2014年之前那般严重。
五巨头掌握话语权
从光纤企业2017年财报可以看出,由于需求旺盛和供应短缺,光纤光缆集采价格上涨、毛利率上升有效提振了业绩,弥补了产销量不足的损失。长飞和亨通的毛利率表现尤为出色,长飞2017年毛利率26.9%,同比增加6.2个百分点;亨通包含光纤光缆业务的光通信板块毛利率40.49%,同比增加6.14个百分点。
原因在于,长飞与亨通既拥有光棒制造技术,过去几年来对光棒、光纤扩产也更加积极,过去两年满足了自身光缆制造需求,同时也对外销售光棒、光纤,吃下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。要知道,虽然光缆价格在涨,但光棒、光纤的价格也在涨,据笔者了解, 2015年-2017年,行业平均每芯公里光棒价格从30元涨到41元,光纤价格从47元涨到63元,光缆价格从101元仅仅微涨至104元。受益最大的,是站在产业链高端的企业。
同时,长飞、亨通还与国内较小的光纤企业成立合资光棒公司,例如鑫茂科技、南方通信,用于定向供应光棒,同时也对冲产能过剩导致的投资风险。这些举措,都将使得长飞和亨通牢牢掌握对产业链的话语权。五巨头中的中天、富通和烽火,也拥有自己的光棒制造基地和棒纤缆垂直整合能力,是行业游戏规则的共同制定者。
五巨头过去几年来还纷纷走出国门,在国外设立独资、合资工厂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对外扩张。从目前来看,对外扩张成效十分显著,光纤光缆是相对成熟的产品,中国光纤企业的质量管控和成本管控,在国际市场也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。
以规模论,五巨头均位居全球TOP10。但是从技术层面看,无论是光棒制造技术、高端光纤制造技术,还是智能工厂,国内光纤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。这些差距在2017年前没有影响到市场成败,随着人工成本的差异越来越小,“黑灯工厂”的实现,工艺和制造技术的优势将会无限放大。未来几年,将是五巨头以及更多中国光纤企业磨炼技术,成为世界级玩家的关键时刻。